首页 > 行业解决方案 > 数字展厅解决方案 > 数字技术里的活态传承:动态交互怎样重构民间故事讲述方式?数字展厅解决方案
数字技术里的活态传承:动态交互怎样重构民间故事讲述方式?
栏目:数字展厅解决方案更新时间:2025-03-12整理发布:zbvision.cn已有 597人查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民间故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延续,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纽带。然而,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,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逐渐面临挑战——年轻人对静态的图文展板兴趣寥寥,方言和口头叙事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消逝,许多珍贵的故事正面临被遗忘的风险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记忆的守护者,开始探索如何借助数字交互技术,重新激活民间故事的当代生命力,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。
一、打破线性叙事
传统民间故事的展陈往往受限于物理空间与静态媒介,观众只能通过图文展板或影像回放被动接收信息。而数字交互技术通过构建非线性叙事框架,赋予观众“故事导演”的身份。在某民俗博物馆的交互展厅中,观众可通过触摸屏自由组合故事模块:拖动戏曲人物角色至不同场景,系统即时生成对应的方言评书;选择不同故事分支,投影幕布便呈现截然不同的结局动画。
数字交互对叙事权的重构,本质上是对民间故事活态传承特质的数字化呼应。当观众在虚拟剪纸界面拼合图腾符号时,系统自动关联地域性神话解读;当多人协作完成AR场景搭建,集体记忆便以数字化的方式被重新编码。
二、多模态交互增加感官体验
数字交互技术通过多感官通道的协同刺激,在展厅中重构这些即将消逝的文化语境。体感设备捕捉观众的动作轨迹,触发对应的民间舞蹈全息教学;气味发生器伴随故事情节释放檀香、艾草等传统香氛;地板震动模块模拟出庙会场景的脚步共鸣。这种跨模态的沉浸体验,让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记忆。
在展现少数民族创世史诗时,某展项创新采用“语音交互+手势识别”双通道系统。观众用民族语言念诵特定段落,墙面投影即显现对应的图腾动画;手掌在空中划出传统纹样,地面光影便延伸出氏族迁徙路线。这种将语言、动作、符号系统深度融合的交互设计,使文化解码过程本身成为可体验的仪式现场。
三、面向未来的文化叙事
数字交互技术应用于民俗博物馆,旨在保护传统文化并促进其发展创新。此技术激励我们在尊重传统精髓的同时,大胆尝试新颖的表达手法,使民间故事成为跨越时空、地域的情感纽带。在此过程中,技术的前沿性固然重要,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更为关键,确保技术为文化服务,而非文化迁就技术。
尤为关键的是,这种新颖的叙述手法能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。年轻一代通过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遗产互动,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与价值,自然会产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,进而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之中。
现代的民俗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,将科学技术引用在展馆建设中,让用户在参观的过程中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兴趣被调动起来,但是,无论技术如何演进,数字交互的终极使命始终清晰:它不是要将民间故事封装成精致的数字标本,而是借助技术手段重塑其生长土壤,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继续生根发芽。如果您近期也有打造民俗文化类主题展馆,欢迎联系我们获取详细解决方案!

微信公众号(sz-zbvision) / QQ:2379056273
电话咨询:18617067979 / 0755-29887159
联系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大洋路90号中粮 (福安)
机器人制造产业园五栋101-103号